2023年度“所有大学生奖学金”阅读报告第一名

  • 打印

明天會更好

——讀《西海固筆記》有感

 

如果不是閱讀了這本書,以我淺薄的知識儲備原來並不知道西海固不是單指一個地方,而是指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涇源縣,以及中衛市海原縣和吳忠市鹽池縣、紅寺堡區9個縣區的地區,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那是一個與貧窮相掛鉤的名字,不了解內情的我會無知地覺得這個美好的名字背後應該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本書作者季棟樑是土生土長的西海固人,他說“這次寫《西海固筆記》,是我對家鄉感情表達最完整的一次記錄。我不用過多修辭,完全採取原生態的手法,原汁原味講述。只有踩進生活的泥土裏,貼近現實生活的人物,去發現細節、感受細節、思考細節,才能寫出好作品。只有紮根於深厚的西海固大地,深入最基層的社會組織,捕捉最細微的社會細胞,才能讓作品保持泥土的氣息與活力、詩意的厚重與提升。”本書是作者結合深入實地採訪經歷,再結合一些歷史資料寫成的長篇報告文學。這本書講述了西海固的前世今生,是西海固文學的代表作,也是西海固文學的嶄新表達,更是他寫不盡的對家鄉的熱愛。

跟著作者原生態的手法,帶你走進一片厚重又偉大的土地。西海固何以聲名顯赫?在搜索引擎上輸入“西海固”,還未點擊搜索,“窮”“脫貧”“窮到啥程度”等詞條已赫然呈現。從前,在左宗棠的奏摺裏。西海固地區被稱為“苦瘠甲於天下”。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的固原市西吉縣自1942年建制立縣以來,一直以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著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直飽受貧困之苦。1972年聯合國糧食開發署把西海固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土壤貧瘠,山高坡陡,降水稀少。老天對這片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的土地過於嚴苛,但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就像玉米一樣,把根深深紮進貧瘠的土壤。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耐旱耐高溫的玉米都是地裏極強的王者。玉米有著忍耐、頑強、能吃苦的品格,就像許許多多中國農民一樣。但是,忍耐和吃苦並不是美德,而是無可奈何。相比於南方秀美的梯田,西海固的梯田顯得更為遼闊和蒼茫。

民以食為天,西海固是民以天為食。西海固位於黃土高原西南丘陵乾旱區,為黃土高原及其向乾旱風沙區的過渡地帶。旱、雹、洪水、蟲害、霜凍相繼,瘟疫流行,致使寸草不生,赤地千里,顆粒無收,“人相食”“易子而食”“父子夫婦相割而啖”等記載不絕史書。“三西”(甘肅的河西、定西和寧夏的西海固,被稱作三西地區。1982年作為全國第一個區域性扶貧開發實驗地,國家每年拿出2億元對其進行開髮式扶貧,計畫用10年時間使其徹底告別貧困。)扶貧拉開序幕以來,胡耀邦、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帶著黨和國家的關懷先後來寧夏考察、指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更是4次赴西海固考察調研,親自決策部署西海固扶貧。

上個世紀末以來,令人驚奇的是西海固這片貧瘠乾旱的土地開出了文學之花,那就是“西海固文學”,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和作家。“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少數民族駿馬獎等全國性文學大獎都被西海固作家們紛紛摘得,全國首個“中國文學之鄉”西吉縣,“中國詩歌之鄉”同心縣、原州區。評論家趙炳鑫在《西海固文學何以可能》一文中這樣論述:“嚴酷的自然條件和封閉保守的人文生態環境使西海固文學從一開始就帶有‘苦難敘事’的性質……‘苦難’似乎已經成為西海固文學的一個傳統。”

由於西海固貧困歷史由來已久、貧困人數多、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想要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就必須採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像六盤山是當年紅軍長征要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一樣,讓全國現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只有翻越了這座山,扶貧開發的萬里長征才能取得最後勝利。”他發出號召:“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在“苦瘠甲於天下”的西海固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的偉大史詩中,總書記風塵僕僕的身影躍然於眼前。習總書記說:“插隊的經歷,讓我對貧困群眾有天然的感情,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心裏更惦念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西海固與總書記插隊的陝北同屬黃土高原乾旱地帶。總書記與西海固的緣分不止於此,1996年,福建與寧夏,兩個相距兩千多公里的省區聯繫在一起。中央做出推進東西對口協作的戰略部署,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兼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就是習總書記。1997年,總書記第一次來到寧夏,對西海固進行對口扶貧考察,西海固的貧困深深震撼了他。幾個月後他親自提議並命名的“閩寧村”奠基,從西海固動遷移民,閩寧協作拉開大幕。他親自制定“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對口扶貧協作。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閩寧山海情仍在延續。

之前很火的電視劇《山海情》背景就是西海固,它是對西海固地區扶貧史的影像化,反映了福建與寧夏對口扶貧的故事,我想也許我應該去看看這部電視劇,去看看從寧夏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玉泉營地區的移民們,看他們如何從無到有地建設他們的新家園。中國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成功翻越了脫貧攻堅上的六盤山,交出了不負時代的“中國方案”

涵江村(2017年,爛泥灘村被列為閩寧協作示範村,對口幫扶單位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2018年,為了感謝和紀念涵江區的幫扶,爛泥灘村正式更名為涵江村。)駐村第一書記老秦,剛上任時感到責任重大,他說2017年以前山上的人喝水還要用桶來挑,現在已經可以方便地喝上水了。他始終秉持苦幹實幹抓落實的工作理念,把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掛在心上,現在啊通訊有信號了,水泥路也鋪上了,他說這就是希望。不僅村名變了,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以為會拾荒終老的馬友祿迎來了命運的轉機,低保漲了,搬出了祖祖輩輩居住的窯洞,縣城的房子一分錢不用自己出。書中我認識了彭陽縣雙腿殘疾的農民李志遠,雖“身殘”但“志堅”,他義務植樹24年、植樹10萬株,他評價自己“這輩子就活了個栽樹”;治沙功臣白春蘭,一輩子只幹一件事,沙區裏種活十萬棵樹,三十八載換來一片綠洲,被譽為“人類征服自然的典範”;還有許許多多把心交給群眾的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

閩寧協作二十多年來,成效顯著。從只有單一支柱產業到多產業共同發展、體系化多產業相融合。越來越多的女性就業,改變了她們的生活、家庭地位、社會地位也跟著提高。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忘保護好生態環境,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未來的路還很長,各級幹部群眾一起努力定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越來越多西海固人走出大山,那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來,不忘來時路,才能走得更遠。說起這個,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的家鄉連南是粵北的一個貧困山區,我很清楚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和我們說連南是廣東省最貧窮的地方,雖然當時我無法深刻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但是我至今仍深深地記得這句話。翻開記憶裏的畫面,我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媽媽要走很長很長的一段泥濘的道路才能回到老家,要是遇到下雨就更加糟糕了,褲腳被泥水濺濕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顆“走出大山”的種子,大概源於高中的時候,通過網課視頻,我聽到了來自北京四中的老師的精彩講課,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當時年僅十多歲的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也因為沒怎麼離開過家鄉,對外面世界與家鄉的差別沒有很大的認知,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在思考山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我很希望能走出去看看。後來,我很喜歡走上家裏的樓頂去眺望遠方,很神奇的是,無論我往東西南北哪個方向看,都是看不到盡頭的山,有時候,我也會很沮喪、迷茫,害怕自己的未來也像這看不到盡頭的山一樣,走不出去。後來啊,這顆“走出大山”的種子在我心裏生根發芽,不斷成為我內心的驅動力,讓我能走得更遠,也見識了很多以前從未想像過的風景。正是因為看過了家鄉以外的世界的繁華,我越來越希望家鄉能夠越來越好,比如說高鐵,我也一直關注著家鄉修高鐵的新聞,希望能早日推動落實,就像韓紅在《天路》所唱的“盼那鐵路修到我家鄉~”。值得高興的是,連南通過“非遺旅遊”、種蘑菇、種茶葉……等,政策扶持還有人民自身的努力實現了脫貧攻堅。當然,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更值得期盼。

我的文字不足以將我內心的感受全部表達出來。說實話,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感到很沉重,後來又松了一口氣。西海固不是原來的西海固,寧夏也不是從前的寧夏。20201116日,隨著固原市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西海固地區全部“摘帽”,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西海固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正由全國不同地區不同的人群演繹著,彙聚成戰勝中國貧困的中國奇跡。苦難不值得歌頌,歌頌的是面對苦難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這近40年時間裏,我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我深知這片土地上父老鄉親的迷茫與痛苦,也深知他們的奮鬥與追求、夢想與希望。”季棟樑說。

20多年來,福建省派出了數千名掛職幹部、支教支醫支農的工作隊員、還有許多專家、西部計畫志願者們奔赴西海固,一起脫貧攻堅奔小康,這些人也被親切地稱為“閩寧人”。原福建省扶貧辦主任林月嬋始終心系西海固,退休後仍十分關注西海固的情況,在她任職期間曾數十次奔赴寧夏,這份情誼讓人難忘;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世界菌草技術之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紮進基層開展技術推廣,林教授說,30年前他給自己定的使命就是:發展菌草業,造福全人類。因為這是他的中國夢,也是他的菌草夢。《感動中國》頒獎詞稱他“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岩,傳遞幸福,不以閩寧為限,傳播文明,不以山海為遠。時不我待,所以只爭朝夕;心系鄉土,所以敢為天下先。你不是田間的野草,你是新時代滋養的大樹。”還有太多太多值得記住的閩寧人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的功績,時代會記得,人民會記得!而今我也在福建省讀書,又剛好閱讀了《西海固筆記》這本書,冥冥之中也是一種緣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現在的西海固已經成功“摘帽”,千溝萬壑的貧瘠土壤變得綠意盎然,移民區樓房林立,昔日的鹽鹼地變廢為寶,灘羊經濟帶動一方發展,西海固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天會更好從來不是幻想!這是一片偉大的土地,這是一群偉大的人們。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阅读报告来源:真诚助学会第十届学生班瑜